1. 首页
  2. 维修知识
  3. 正文

宝马x1自动启停如何永久关闭(宝马x1自动启停怎么长期关闭)



在此之前,EV知道已经对宝马X1插电混动版车型的静态部分以及性能测试有了非常详细的讲解,而今天我们就要更加贴近生活的说一说它到底好不好开,针对于日常驾驶时混动系统是否足够聪明,以及油耗是否如预期般的出色,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车体验了一周,也下了一周的雨,忽然想起那句广告词:下雨天,巧克力和音乐更配,而对于宝马X1插电混动版车型而言,我想说的是:插电混,3缸引擎与电动机更配!

X1 xDrive25Le(以下简称X1插电混动版)综合动力十分强劲,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百公里加速时间为7.4s,而我们实际测出了6.88s的加速成绩,比同样搭载1.5T+6速自动变速箱的X1 sDrive18Li版本快了将近4s,不得不说驱动电机对于插电混车型来说并不只是单纯的降低油耗那么简单。

宝马的UKL平台对混动车型也有一定程度的“关照”。较高的离地间隙使得动力电池可以从容的放置在后排座椅下方,驱动电机紧贴后桥布置,与整套电驱动模块一起被安放在后备箱下方,如此巧妙的布局也因UKL平台才可以做到。

较为靠前的门把手对于手短,胳膊短的我来说,有点儿容易“卡脸”。不过第二次上车就有经验了,站的稍远点,胳膊弯曲角度再大一些就没问题了。

最值得关注的就是X1插电混动版提供多种形式的驾驶模式,利用3种驾驶模式与3种用电模式可以组合出多种行驶方式。

SPORT模式:油门踏板变灵敏,发动机响应迅速,提高升档转速。

COMFORT模式:也就是普通模式,适合日常驾驶,油门与制动踏板调校的很舒服,起步与刹车时很平稳,在性能与能耗之间取得平衡。

ECO PRO模式:节能模式,油门踏板初、中段灵敏度降低,空调自动调整为节能挡位。另外ECO PRO模式下可以选择速度限制提示。

AUTO eDRIVE:该模式的官方解释为:“系统驱动电力驱动”,即为电脑系统会根据当前车况自主选择发动机或是电动机来驱动车辆,该系统也是混动车型最为重要的一项调校。

MAX eDRIVE:可以理解为纯电模式行驶,最高限速为120km/h。

SAVE:“为了之后的电动行驶将保留蓄电池电量”,此模式下会切换至发动机优先,动能回收频率会增强,另外 “SPORT”模式下无法选择SAVE模式。

作为E84老X1车主,偏沉的转向手感实在是太熟悉了,精准沉稳的转向让人踏实。经典的三幅方向盘也还是这个味道,盘辐适中,握起来就充满了驾驶欲望。

COMFORT+ AUTO eDrive是最符合日常驾驶习惯也是最为均衡的模式,该模式下可以感受到X1插电混动版这套系统还是偏向于电机优先的,在电量充足的情况下,城市道路的行驶通常都是由电机驱动的。

另外驱动电机+3缸发动机的组合实在让人惊喜,通过电动机的驱动可以有效的避开3缸发动机的抖动区间,而发动机又可以弥补电动机对于高速时动力储备不足的缺点。

AUTO eDrive模式非常智能,可以非常准确的辨别车辆行驶状态,并根据驾驶者意图切换动力来源或开启动能回收系统。

在高速路面行驶时,发动机作为单动力来源,在深踩油门踏板的同时,电动机与发动机一起工作,驱动方式也转变为4驱模式。收油后又会马上开启动能回收系统,为蓄电池充电。

动能回收系统带来的制动感非常小。松开刹车踏板时可以通过仪表盘的显示来判断动能回收是否工作,但是几乎感觉不到,非常贴近于燃油车空挡滑行时的驾驶感受。在ECO PRO(经济模式)下,动能回收系统工作频率会降低,改为滑行状态,也许滑行状态更节能?

MAX eDRIVE时,分别调整至SPORT、COMFORT、ECO PRO模式,均无发动机介入,地板油时也为纯电行驶,所以可以将该模式理解成纯电模式。在此模式下仪表盘将会显示纯电续航里程。

在日常行驶时推荐使用:COMFORT+AUTO eDRIVE模式,该模式更为均衡,动力输出表现强劲的同时又可以达到降低能耗的作用。

高速路况行驶时推荐使用:COMFORT+SAVE模式,该模式在不影响动力输出的同时,可以为动力电池充电,为之后的城市道路行驶储备电量。

小结:3缸发动机抖动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但是如果配上一个驱动电机呢?电动机有着起动快,低扭足的特点,用作车辆起步或是中低速行驶是最好的选择,而这也正好避开了3缸发动机的抖动区间。高速或急加速行驶时,发动机亦可弥补电动机后期动力乏力的特性,如此相辅相成带来的绝佳驾驶体验是任何同级单动力源车型所不能媲美的。

油耗表现:

X1插电混动版车型支持家用220V充电以及慢充插头,不过大部分慢充充电桩并不带有显示屏幕,查看电量只能通过手机APP等软件,如果是家用充电桩更是不方便显示充电状态。为此X1插混版车型在充电口的设计上加入了不同颜色的指示灯。

X1插混版车型电池容量为10.7kWh,通过官方给出的数据,纯电模式下可行驶60km,充电需3小时以上。

那么实际续航能力与油耗表现如何,让我们验证一番。

满电时续航里程显示47km,与官标出入较大。不过别担心,此时续航里程是根据最近一段时间平均能耗而来,并且开启空调后表显续航里程会降低。驾驶一段时间后,表显里程会增加到实际可续航范围。

在电量用尽后,发动机会马上介入,续航里程显示更改为当前油量可行驶里程,同时切换至:AUTO eDRIVE模式。

插电混动车型油耗工信部算法为:满油满电情况下,行驶100公里所需油量。对于X1插混版而言,就是前57公里为纯电,后43公里为低电量时的混合动力油耗表显。

满油满电情况下,X1插混车型综合油耗为百公里2.16L。同时按根据此次测试的数据:极低电量行驶46公里,油耗为2.16L。可以计算出该工况下百公里油耗为4.69L。对于一款加速进入7秒俱乐部的SUV车型来说,这个油耗表现相当优秀。

对于如此优秀的油耗成绩来说,油/电之间的合理切换是功不可没的,就拿我们都知道的发动机启停技术来说,在临时停车时,该技术会暂时关闭发动机以提高能耗表现,而X1插混版车型则可以实现动态的发动机启停。

通过动态图可以直观的看出,车速为80km/h,抬起加速踏板,滑行前进时,发动机自动关闭,采用电力驱动方式。正因油/电可以高智能化的切换自如,才能在保证行驶品质的同时降低油耗。

小结:宝马X1插电混动版车型将宝马i系列的看家本领运用到混动技术中,并通过电脑系统将发动机与驱动电机高效率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多种驾驶模式与驱动模式的选择达到兼顾高性能与低能耗的综合表现。

总结:宝马X1插电混动版是我开过为数不多的能将发动机与电动机结合的很好的车型,在行驶表现上利用油/电的高互补性达到了同级燃油版车型难以做到的平顺性与加速能力。在续航能力及油耗表现方面通过宝马i系列的技术,将整体续航能力与百公里油耗都控制得很好。不得不说X1插电混动版车型是宝马进军新能源市场的又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本文版权为EV知道(www.evzhidao.com)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

更多阅读:

链条420和428有什么区别(420链条规格型号对照表)丰田雷凌出厂配有哪些东西(雷凌出厂轮胎什么牌子)从石狮到金华大巴车要坐多久(石狮到金华物流专线)交通违法有文书编号怎么查询(交通违法文书编号怎么查看)南宁共享汽车gofun(南宁共享汽车租车点)智租换电(智租换电是多少伏多少安的)北京bz40质量如何(北京b40新款2020)共享电动汽车数据(共享电动汽车数据分析报告)五一驾校在哪里(五一驾校收费多少)二手车一般能砍多少合适(二手车可以砍多少价)

猜你喜欢:

宝马x2m35i多少钱(宝马x2m35i价格和性能)宝马x1远近灯如何使用(宝马x1自动远光功能)宝马x1配置和价格多少钱(宝马x1标配价格)宝马x1车窗如何恢复出厂设置(2020宝马x1一键升窗设置)宝马x1舒适进入失灵怎么处理(宝马x1舒适模式是哪个)宝马x1网关在哪里(宝马x1网关在哪里打开)宝马x1的油箱加满是多少升的(宝马x1油箱加满多少钱)宝马x1的机油尺在哪里(宝马x1机油尺在哪里看)宝马x1进口多少价格图片(宝马x1进口版价格)宝马x1空调压力多少钱(宝马x1空调压力多少钱一台)

文档下载: W 导出为宝马x1自动启停如何永久关闭(宝马x1自动启停怎么长期关闭).doc文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sxxzx.cn/article/227382.html

(function(){ var src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 ? "http://js.passport.qihucdn.com/11.0.1.js?1d7dde81dc0903e04d3ac0b9599444f6":"https://jspassport.ssl.qhimg.com/11.0.1.js?1d7dde81dc0903e04d3ac0b9599444f6"; document.write('<\/mip-script>');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