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保养常识
  3. 正文

如何达到神驰(神驰神往)





内丹学是道教核心内容,内丹修炼是道教徒企望实现理想人格的必由途径和精神支柱。

但是,纵观洋洋丹经道书,满纸的龙虎铅汞、婴儿姹女、金乌玉兔、黄婆媒约、漕溪河车……处处隐语,令学者如坠五里云雾之中,难窥端倪,莫识奥义。

我虽研读丹经十多年,奈心性愚钝、学疏才浅,至今仍踯躅于「内丹」门外。现不揣浅陋,冒昧行文,意在抛砖引玉。

▌德为道基

曾闻好多道友不甘于中、下乘功夫,志在上乘,其志可嘉。但却不知「德为道基」。俗语云:「天上没有无德之神仙」。没有德性之人绝对修不好上乘功夫的。闵智亭老会长在《道教仪范,略论道教徒的修养》中说:「欲达得道成仙的目的,须有一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的依道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积德来行的。」这就要求修行之士平素要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或待人接物,则慎言谨行、殷亲和善;或于教门出力,则身体力行、无怨无悔;或讽诵仙经,则虔诚礼忏、悔过消愆……《太上感应篇》中说:「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总之,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如此则无亏于人,无亏于物,自然心地朗朗,灵台无尘,一切声色名利、爱欲牵缠、烦恼妄想等等诸多修道障碍无存身之地,而我先天祖性复现矣。反之,满心的是非、利害、好恶、贪嗔等,心地怎能清净? 真性怎能显现? 真性不现,又如何见我命乎?

俗语云:「未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即是仙道之根,积「德」即是炼性之源。故「德为道基」。

▌闹处炼性

大凡提及修行,人们心目中便有一个概念:「那就是遁入山林,远离尘世,避开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物欲利诱,是是非非,就会无烦无恼,自然清静」。可事实并非这样,居住过深山的人都知道,刚入山时还觉得心境平静,看书学习、诵经礼忏,参玄打坐都较投入,没有外界的干扰,倒也显得清静自在。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深感寂寞,随之无名火起,心情躁动,干什么都定不下心来。遂生下山之念。下得山来,又顿感心烦意乱,适应不了社会环境,于是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怪己福德浅薄,无缘修道。甚者堕落,无恶不作,贻害社会,造无端孽障。

丹经云:「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人自受生以后,从父母那里带来的先天祖性随之退位,而占据其位的是后天识神,后天识神乃思虑之神,一切贪嗔痴爱由此而起。要返先天,就是识神死而元神活。《老子》曰:「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才是元神的家乡,要返本还乡,还须「怎么来的,就得怎么回去」,绝无捷径可行。要不刘长生祖师当年明知自己色魔缠身,怎么还往妓院里去炼? 遁之深山,眼不见色不就无色魔了吗? 岂知淫根自受生时就种好了的。识神不灭,淫根难断。既已受生做人并从红尘中走来,人的心地上已沾满了红尘中的「污垢」,如果不擦不洗,不但「污垢」不去,而且愈积愈多。而红尘中的物欲利诱、声色迷惑、是非牵缠等等恰好是除却「污垢」的「洗涤剂」,「洗涤」的方法是「对境无心」。

「对境无心? 」将此心搁在何处?《道德经》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俗语云「把心放在肚子里」。老子所说的「中」即指人的「天心」,此「天心」就在人的肚子里,确切点说在下丹田,下丹田在脐下三寸(另说在脐下一寸三分)。至于「中」的具体位置我们暂且不去管它,时至自然神知。修行者不论待人接物、行住坐卧一切行为之中,惟以心神凝注下田,目光返照于此,如此久久,到得纯任自然,神定气住,自然精满气盈,一团祥和之气在抱。斯时虽身处闹地,而心中何天何地、何人何物之有? 况声色名利者乎? 如此则真性安能不见其命者乎?

▌玄牝立基

静极生动。动者,真气动也;气者,命也。非静不动,不动则「真铅」(真气)不生。

古人打坐讲究子午卯酉,按时打坐固然很好,但也不要执著于时。其坐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有单盘势和双盘势,单盘势,左脚搭于右大腿上,脚心朝上,两手握固分别置于左右膝上,左手拳心向上,右手拳心朝下(也有两手相叠抱贴脐轮的)。双盘势则左足搭在右大腿上,右足搭在左大腿上,手势类同。不论哪种坐法都要求身直头正、全身松而不懈。面向:朝向东、暮向西、午向南,永不朝北。坐定后双目垂帘,赤龙(舌)搭三清(上腭),塞兑(闭口)扣齿,以二目守两眉间,未视眉间时,先须两目视鼻端,如木匠之标线,总要不偏不倚,而后返照两眉中间(印堂),待眉间稍热,即用意从眉间运两道金光上至绝顶,由绝顶双分左右,从耳后绕至喉间,下重楼,入下丹田。此段功用,大多丹经则无守眉心一节之说,而是直接回光返照,意守丹田。此处先守眉心之法,不过是为了更好地收心、内视下田。目光照定下田,心守下田,古所谓「心目所在者」此也。当此时摒除万缘,一念不起,最要者「不沾不脱、不即不离、勿忘勿助」。所谓「守者」即「知而不守」。「不可滞于有象,又不可浮于无根」,执著有象,则难入妙境,浮于无根,则属的「顽空」。能合虚无则不著象,神气能入丹田,则非无根。只神神相照,息息常归,任其一往一来,但以神气凝注其间为主,不顷刻间,神气打成一片,于是混混沌沌,入于无何有之乡,浑然无物无我,何天何地景象,而又非昏聩也。此即儒哲所谓「坐忘」。《清静经》所谓:「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即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之境。也即「无极」也。此时不可起一明觉心,否则,即落后天。

《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夫知止者,知其心神所止之地也,知止则心有所依也。初坐时,任其无为,则流于枯寂,孤阴独处,安生造化? 是以学者,无为中尚知有为。譬如妙心澄彻,而有时念生,必从无为中寻其空洞洞天,光灼灼地而止之,即知止之「至善之地」也,则心自然定于此,而不外驰也,不但心定于此,息亦随之定于此,百脉亦渐定于此,三元也渐凝于此,此即「不收心而心自收,不调息而息自调」。此乃入手最紧要,亦入手之妙诀也。

行功至虚寂静笃,混混沌沌的无极时代,此时喻时则为亥末,喻日则为三十,喻月则为十月,喻卦则为重坤。种种喻名无非说明极虚、极静、极阴而已。斯时,忽然一动,动者,「真铅」生也、「真机」现也、「端倪」露也、活子时也、「冬至」也、「一阳生」也、「玄关」现象也、「玄牝之门」开也、「天心」见也、「气根」动也。名虽众多,而实指肾水之中,伏藏受胎之初从父母那里带来的「真气」动也。动气处即儒曰:「至善之地」。老氏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之「中」。邵子诗曰:「忽听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正此时也,以卦表示即地雷复也。《易》曰:「诚性存存,道义之门。」既生此动,即晓「道义之门」。道曰:「玄牝」、儒曰:「密户」、释曰:「玄关」。机一动,神自觉。此时,炁也随之外涌,我忙将元神移至此处,目光照定此处,阳气便可得门而入。呼吸之息也随之凝于此处。所谓「神返气自回」。此一动一觉,只一呼一吸之间,息前不是,息后不是,的的确确,无念虑、无渣滓一个本来人在。此时即《道德经》所云:「有欲观窍」。亦即黄元吉祖师所谓:「一眼觑定,一手拿定。」道曰:「真人潜深渊」,儒曰:「退藏于密」,释曰:「背斗里藏身」,皆指此凝神入气穴之事。气机初动,其气甚微,不可妄自搬运,只以「神返气自回」之法,将动气摄归气穴。彼复静,我复观静守,静而又动,我又摄之归穴。如此「常应常静」,直至火发之机到来,方可运行周天。

此段功夫虽谓行住坐卧不离「这个」(气根),但须不沾不脱、不即不离。沾则真气滞而不活,离则神驰,神驰则火寒矣。故丹经云:「玉炉常使汤温暖,金鼎莫教火微寒。」自此二气相接,抱成一团,正所谓:「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河车搬运

一阳初动,万万不可即行周天,究其何时搬运:譬如晦日为日月合璧,月受日光,次月初三日始现娥眉于庚,此时药苗尚嫩,不可以用,正所谓「潜龙勿用」也。至初八日,「阳光」已半,在人身正当沐浴。至十五日月光已满,阳气十足,正采药之时也。「二候采牟」者正此候也。越一日,谓之药老,不可取也。此即《悟真篇》所云:「药遇癸时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之义。

真种产时,自有一番景象,如耳后生风、虚室生白、丹田发暖、光透帘帏、外肾勃举,皆是此中消息。至此,我以法摄归玄关,此武火也,少时机息,寂然而照,以待火发之机,吾之元神与之同行同止,而以「吸机」缓缓吹之,使之上升。但用「吸机」时稍加之意,「吸机」时丹田中息向下,而先天气受其逼自尾闾上升,此也武火也。行至中间火炽,故有息火沐浴(卯沐浴)之事,然而息火者,非神离气也,不过不用吸力耳,意也止引。片刻,有机复动,我复风吹火逼,迨升至绝顶,缓缓而下,此时当用「呼机」,「吸机」大可不用,及降至中间,稍为休息(酉沐浴),而后方降入玄窍,又归根矣。然升用「吸机」呼任其自然,呼也为沐浴。降(退阴符)用「呼机」时,吸任其自然,吸也为沐浴。周天火候有文火、有武火,亦有沐浴。

火起于真种入炉之后,阳火发生之时(子时起火者此也)。起火于虚危穴之间,由此切切催之,款款运之。顺其生发之机,以神而引,以息而吹,火受神息引吹,自然上升,有上行之机,则引上行,有定静之机,则听其定静。总是动而后引,静而后定,才合自然之道。「午退阴符」也顺其降机而行。要者,不论进火,还是退符,元神仍凝玄关,稍分其神,以引升降之阳火、阴符。

行毕一周,药归本穴,复又静矣,此时我仍静观寂照,俟其再动,动而复行搬运。终至药无可采而止火。止火者,不行周天。但此时自有其景,即阳光三现,止火景也。若再行火必有伤丹之虞。至此精尽化为气,火足丹成,马阴藏相,正宜温养。又有七日天机生焉,可采大药。(七日者,非定时也,此要看功夫纯与不纯)

▌服食过关

止火之后,漏尽已证,内丹已成,当静观温照。不静观则大药不生,不温照,则药不出炉,故静观温照为采大药至要之诀。

大药既已出炉,上冲下撞势不可挡,故有两肾汤煎、耳后生风、鼻搐身涌之效,此时更有一道白光自下丹田上至明堂。大药过关,古有五龙捧圣之喻,五即土数,龙即真意,圣即大药,概以真意而采之,捧过三关九窍,九窍者,每关有三窍,三关共九窍。到乾顶而降下中田,正所谓:「乾坤交媾罢,一点落黄庭。」从此守中、下二田为一,只以中田为主,行养胎之功可也。

详其运作,但以一意静守,俟其动而后引,自然冲开尾闾,升至夹脊、玉枕,以至降及印堂等处其机不动,须待其机自动,动而引,一一通过,下重楼,点化阴质,时以中、下田化一境界,作十月温养之基。唯过关时,上而鼻孔(上鹊桥防危险处),下而谷道(下鹊桥防危险处),均极危险。药至尾闾不通而欲从谷道出时,即用「紧撮谷道内中提」之诀,或用馒头状的木器抵之。药至印堂时,则用夹鼻牵牛之法(用木夹夹住鼻孔),脱过此险,大药过关时也须以神主宰于中,以意引药上升。丹经所谓:「两相知之微意」。更须六根(眼耳鼻舌身心)紧闭,使无外驰之患。

大周天乃无为之天,小周天乃有为之天,此所以有大小之异也。(概用息与不用息之别也)

▌十月沐浴

大药入中宫以后,仍以寂照为主,但此时之寂照,必寂而照,照而寂,不寂不照,不照不寂。寂照至极处,自有天然之火候,自然之运动,不须神驭,不须息吹。如天地之气,自行运而不息也。唯寂照时,神虽居中田,而必合下田,化一虚空境界,始成一大圆镜矣。若仅滞于中田,则二气不能随时发生,涵养我之元神,亦不合玄妙天机。故服食后,胎神大定,失于寂照,则二气不畅旺,二气不畅旺,则不能资养元神,是以寂照为养胎之本。

如此寂照,一日有一日之功效,直至十月胎圆,阳神已足,智慧丛生,六通俱见,一镜独明。哈哈!「有人问我修行事,遥指天边月一轮」,正此时也。唯大智若愚,慧而不用,否则坏其圆明。

古仙曰:「一年沐浴防危险。」危险者恐沐浴有所失宜,寂照恐有疏漏,沐浴失宜则气息难尽灭;寂照疏漏,则昏沉不能尽绝。如此则元神不可脱胎矣。

▌脱胎出神

神全胎圆,即可脱胎,将阳神迁至泥丸,上、中、下三田化一虚空境界。只寂照之功稍偏于上田。以泥丸为存养之所,既至六药纷飞,便可出神。出神之功,必须由近而远,随出随收,由暂及久。出则存神轮(修行至此,自有神光照顶)中,入则存神上田。又须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无所空,始为真空。初出神,仅二三步即可收回,一定七日,而后再出,出而稍为迟留,即须收回,再定七日再出。以后一定十四日一出,或二十一日一出,或四十九日一出,或九十八日一出,定日愈久愈妙。期间在外时间渐渐加长,路程亦由近至远,三年后,慧力乃定,神也坚固。三年乳哺之功毕矣。此时变化莫测,神通广大。但尚有九年面壁之功。亦有于斯时出游人间,大行功德后再行九年面壁之功者。

▌炼神还虚

三年乳哺,存寂照之功,还虚者寂无可寂,照无可照。太虚即我,我即太虚,尤不可我之外存一太虚,仍归于未生之前,无相无形之境,只昭昭一灵耳。

至此,才谓功果圆满,位列仙班,证无上妙道矣。



1

寻气以阴跷为先


这句话的意思是:气生于阴跷。神光下照阴跷,就容易引生内气。阴跷是八脉之一。就奇经八脉来讲,阴跷脉通,则奇经八脉皆通。阴跷的部位在会阴穴,是采气的关键穴窍。阴跷一脉,上通泥丸宫,下透涌泉,真气的聚散皆从此关窍。得之者,身体轻健,容衰返壮,浑浑噩噩,如醉如痴。如果仅是为了尽快得气,守阴跷是简便的方法。

2

舌柱上颚与观照玄膺


1先说舌柱上颚。

一般各家功法,多半是讲舌“抵”上颚,有的说舌尖轻轻抵住上齿龈。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接通任督二脉,同时产生津液。从我的实证效益看,舌尖如果轻抵上颚或抵住上齿龈,口生津液的效果并不明显。查有关史料,则是讲:“舌柱上颚”,并强调“渐塞喉咙一窍”,意为舌头与上颚接触的过程中,要像一根柱子擎住上颚,并且舌尖要逐渐向软腭的尽头,接近喉咙的部位移动,最后定在此处。

用此法修炼,虽然开始舌头有些不自然,但很快就适应了,而且津液可以比较明显地出现。如果再配合观照玄膺,生津的效果就更明显。一个办法在前期训练中,有没有津液产生,是一个功法优劣的重要标志。

2再说观照玄膺。

玄膺是舌下舌系带中间的穴位,它位于舌下玉液、金津的两个穴位中间。有些针灸书上,把玄膺的穴位标为海泉。玄膺一穴是津液之海、升华之源,能用内视去观照玄膺,则真精自然摄提而上,金液,玉液不仅是练功有效产生的一种现象,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大药,吞腹和灌溉全身后,对祛病健身、滋养身体有很好的效果。有些练功不得法的习练者,常常练得舌头发燥、舌头发直,采取观照玄膺这个方法后,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

形正气顺


修炼中调身的基本要求是:“形正则体松”,“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气必散乱”。形正则生势,静则有顶天立地、包容宇宙的气概,动则有排山倒海之势。很多人在修炼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在通周天过夹脊时就容易出大偏。修炼中,从尾闾到夹脊,往往会有岔道,古人称之为“十字街头”,会出现凶怒的性格,甚至胡言乱语,高唱天下自己本领最大,胡作非为,导致身败名裂,前功尽弃。

所以,练功一定要讲究形正,具体来说,在调身的时候,要做到含胸拔背,把每一个骨节都拔开,头悬空凌顶,好像头顶着天,身子在悬空,然后把骨盆和尾椎略向前塌。如果是盘坐,屁股下面要垫一个十厘米厚的小垫,才能保证你身体的正直。如果是坐在椅子上,就要身子往前坐,只坐在椅子边,则可以把身子拔起来。


4

不法之法,面带微笑


修炼时,都要面带微笑。笑对练功有三大特殊效用。

1笑是最好的放松法。

人大笑时,下颌处于下移状态。该部位的下移是人体放松的关键。与此相反,咬紧牙关,意味着紧张,过度紧张有碍健康。能使人从紧张状态中放松的方法,莫过于一笑。

2笑是进入无念状态的要法。

人在笑的时候,大脑处于一片空白。

3笑是提肛缩肾的密法。

人在笑的时候,有明显的提肛缩肾之感,仿佛全身有一股向上腹部的作用力。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淤血,增强肛门的抵抗力,对痔疮、肛裂、脱肛、便秘、妇科病、泌尿系统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每天坚持微笑运动,锻炼了肾脏周围肌肉,会使整个盆腔变得富有弹性,有利于生殖器的血液供应。保持外肾、内肾的旺盛活动,整个身体也就会更加健壮,寿命自然得以延长。

5

返观内视与戒贪内光


不少修炼者,都知道意守下丹田,却不知道意守二字实际上就是运用两眼神光返观内照。内视就是眼光和意念合在一起,然后,意在哪儿就观哪儿,意在哪个穴位就观哪个穴位。

返观内视是通往高层次修炼的必经之路。盲修瞎练者不知其中的奥秘,他们把体外看到的一些光看作是很神奇的事,贪练不舍,而没有把功夫用到返观内照上来。修炼的高层次是出阳神,阳神呢,它由气光胎修炼而成,而气光胎也就是古人讲的“道胎”,它是以气光的形态表现出来。而这种光是一种内光,是一个能量。这种光的产生,必须是由意念和气相交合才能出现这种光。所以说,返观内视不仅是往里面看的问题,而是把你的神觉、意念带到了相应的穴位。李时珍曾讲过“内景隧道,唯返观者察之。”

不返观就没有内视功能,没有内视功能也就难以了解人体的经络、穴窍情况。“为医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更重要的是,进入不了高层次,难达彼岸。所以古人说:“彼岸非遥,回光返照既是”。只要在内守的时候,抓住返观内视,就可以很快出现光感,就可以一步登堂问奥。不经过返观内照,也很难出现天眼功能。

两眼神光的作用是由两眼在人身体中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机在目”,“人之神,发于目”。从中医学观点看,五脏精华皆发于目,修炼中无论是采取、交媾、烹炼、沐浴、温养、结胎和脱胎,无不靠两眼神光观照自身,这是因为目到意到、意到气至的缘故。

好贪看外光于两眼之前,为修炼人的通病,越贪看此光、欣赏洗光,你的元神之气就日益消耗。练功后,两眼不是神光焕发、视物清晰,而是两眼昏花、视物模糊、弊端立现。

6

久坐必有定


我们修炼者坐不住。坐个把小时,就练不下去了,这种状态就很难入定,更难开慧。

须知:只要能坐的住,能够松下来,到一定时间,就必能入定生慧,气机由微而著,凡息停,真息现。玄关窍开及玄牝等各种真机及境界,都必须久坐才出现。坐不终局,必至修炼中途而废。


7

筑基之道,明辨空窍


人体穴窍是人体特殊功能的潜藏部位,亦是人体各交叉系统的康复中心。无论是求健身效果,还是开发人体潜能,都必须知道通过具体穴窍及相关修炼,才能获得。所以练功不但要明理知法,还要明白人体穴窍。不同的功法,有不同的穴窍选择。穴窍用错了,就达不到修炼的目的。

穴位找准了,还会出现各穴位特有的快意和感觉。传统的内丹功,强调内丹修炼的第一要素是明辨鼎器,要求练功者弄清内炼的关键和窍位,并把这个做为筑基之首。

以下丹田这个穴位为例,它有几十种说法,且出于名家之列的不下几十种,如脐中一寸二、脐中一寸三、脐中三存、脐中前三后七、脐中前七后三、脐下一寸二、脐下二寸石门、脐下二寸四分、脐下四指关元,还有会阴、涌泉、命门、两肾之间等等。到底哪家说得对?

从下丹田窍位的用途上,可以分为健身、医疗的守窍部位以及修炼内丹的守窍部位。健身和医疗的守窍部位只是为了聚气生能、通畅经络、平衡阴阳,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如此,则不必细守丹田具体位置,运用模糊理论,更利于练功人似守非守,避免死守,易学易练。如果从修炼内丹的角度看,就必须明确丹田的具体位置,因为练内丹一定要遵循严格的程度,选择最佳的路线和最易产生结丹、养胎、育婴、出神的生命能源所在地。否则,虽具有能源,但非炼丹所需要的药,练不出结果;或由于位偏路远,练出特异功能,但不便于在消耗最短的路线、部位上启动或推动,就会因消耗大而不易成功。

各有对下丹田的命名,是基本练功的实效和目的,并非定位上的差错。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修功法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从肚脐沿任脉的一个纵长区域,守任何一个部位,均可结丹,但脐中、关元、有跷这三个穴位气感最强,而这三个部位又以肚脐的综合效率为最好。尉迟静在《丹田部位探测的实践研究》中,做了针刺丹田的实践。针刺神厥(肚脐),可以引出循任、督脉环绕神厥、命门及向胸腹部斜行的放射状传感路线,而针刺气海、关元及阴窍时,则没有类似效应。所以下丹田定位在肚脐内,为最佳窍位。

而肚脐又分为到底是一寸二、前三后七,还是两肾之中等说法,在我们的实证实修的体验中,是以脊前脐后,前三后七、两肾中间略下的这个体腔部位得气最为强烈。古人称这个部位为命门,这个命门不是命门穴。它无形、居身体之中,是全身的中点、极点、重心。这个部位,就是我们修的下丹田所在处。若找此部位,你可将身体正直,全身放松后,用意念去体会这个一身之中点。可用舌头在口腔内慢慢地滑动,把口腔当作腹腔,用舌头去滑动探测,然后体会那个中点。舌头就像鼠标在屏幕上寻找物品一样,找到那一点,舌头会有感觉,就定在那儿了。

为什么选这个做修炼入手的窍位,它有什么好处?我们将在第八个问题上详细介绍。

8

意守下丹田的奥秘


下丹田指脐后脊前,前三后七的命门处,亦称?穴,是一个虚在的腔体。

我们先看下丹田的生理解剖位置。下丹田这个体腔的分层空间,左右是输尿管;左右偏上是肾脏和肾上腺,再往上,左上方是胃和脾,右上方是肝和胆;正下方是小肠;再往下是膀胱;膀胱再下则是睾丸和附睾;下丹田体腔的平衡位置是横结肠,脐上一点是胰脏,左下方是降结肠,右下方是升结肠,十二指肠在此窍穴的右方纵穿而过;再往前的分层空间是动脉和静脉的交叉处,下丹田的后分层空间是太阳神经丛及性腺神经的部位;最后面的分层空间正对位是腰椎骨,下部则是骨盆。

由于它所处的特殊的生理解剖位置,使意守下丹田有助于全身各部位、各层次的相互内部联系,能促使全身各部位协同动作,从而大大激发了生命力。人体下腹部是太极神经丛及性腺神经的部位,人体许多植物神经集中在太阳神经丛中,意守下丹田必然引起腹部神经的活泼,腹至近腰部毛细血管也将随之活跃,而且很快西后神经末梢中的废物、经肝、肾、大肠排出体外,这对人体具有重要意义。又因此部位在生理上与肾、胰、肝、延髓均有植物神经联系,性腺还与脑垂体发生连锁性的条件反射,活跃性腺功能。下丹田附近有肾腺、性腺等内分泌体,所以意守下丹田可强化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特别是性腺受到良性激惹,精液充盈,功能增强,增加人体代谢、免疫能力以及应急应变能力。

从中医和道家的角度看,下单对人体活力的关系最为密切。下丹田是任脉、督脉、冲脉经络行始的起点,是“十二经脉之根”,是“呼吸之门”,是“三焦之源”,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男子养精、女子护胎的处所。所以,意守下丹田,可收到强身、防病、治病的效果。

下丹田部位前通脐(胎儿在母体中赖以吸收的根蒂),后通肾(人之精、命之本处)。意守此处,一吸百脉皆合,一呼百穴皆开。呼吸往来,增强了元气,调动了经脉,所以下丹田又被称为中宫和?穴。元气积蓄于丹田,逐渐充盈后,就会自然流向全身各个经络,产生通经走气的现象,气畅血和,流注自如。

肚脐又称命蒂,也叫神厥,是人体能量从先天转化后天的枢纽。肚脐内含着人天相应和运化的奥秘。

下丹田是调整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中心部位,意守此处有发动内气、贯通经脉之效,而“通则不痛”。

概括上述,下丹田为元气所聚、积蓄之处,是生命活动的枢纽,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心,意守下丹田可以后天呼吸之气接蓄先天元气,所以,意守下丹田可以治百病,可强壮下元,尤为老年人或破体之人添油接命功效突出。意守下丹田可纠正“上盛下虚”的现象,平衡阴阳,由于强化了肝脏的功能,还可增强排毒、解毒的作用。

上次我们提到有疑难病的学员可以用一个通用的方法来锻炼,就是意守肚脐。我说为什么意守肚脐能治百病在这次讲,上述这些就是守肚脐能治百病的原因。自古以来守窍之法虽多,但初学者莫不以为守下丹田为本。


9

关键环节,选炼能源


选炼能源在内丹修炼中,叫选炼药物,这是修炼的关键环节。

道家称其为选真药。这个真药是什么呢?就是精、气、神。道家认为,精、气、神是人之根本。所以精、气、神叫三宝,具体分为后天三宝和先天三宝。

后天三宝,包括后天之精、后天元气、后天神。后天神是指思维谋略之神,又称识神,既是人的思维意识。

先天三宝包括先天精、先天气、先天神。先天精是指元精。当修炼达到入静时,外物阳举,称为活子时,在活子时人体所产生之精为先天之精。练精化气是指这个精而言。先天之精可使人益寿延年。先天之气指元气,是从胎胞之出生,由母亲通过脐带进入体内之气。又称为真阳之气。先天气平时分布于人的周身,察觉不到,更看不到。出现内视后,可在丹田看到一个黄色的气团,这个气团便是先天之气。练功时下丹田温暖,有热乎乎之感,便是先天之气产生的情景。用意念与先天元气相交,才能结丹。先天神,是指元神。静者为元神,动者为识神。

修炼,理论上是修炼先天之精、气、神,但入手还是从后天的精、气、神修炼、以后天养先天。至于后天精、气、神怎样来炼,先天的精、气、神怎样运化及采集,都有具体的功法。


10

丹田呼吸与息息归气


呼吸在传统的内丹修炼上叫做明火候,要求修炼者注意意念和呼吸技巧,也叫调息,即调节火候。调息之意在于得真息。而寻得真息的下手功夫,就是丹田呼吸。

丹田呼吸的方法是,吸气时小腹在向四处扩张,呼气时觉得小腹由四外向内压缩为一点。吸气时扩张的范围最好在周围半米内,整个小腹都在呼吸。丹田呼吸要尽可能做到深呼吸,呼吸时要细、柔、慢、长、匀。好的修炼功法里都有深呼吸这一说。用丹田呼吸,不仅可以起到近似于意守下丹田的作用,而且,用深呼吸结合起来后,又可进一步发展为胎息,即高层次修炼中所出现的真息现象。

修命功、找健康、就要先从腹部训练开始,这是根基,而意守丹田和丹田呼吸,都是腹部训练的方法。进行丹田呼吸时要息息归脐。

11

凝神入炁穴


采气聚能中,最重要的是采炼先天之气,向宇宙摄取能量。这是补藏自身、提高功能功力或者延缓衰老的重要一环。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人要从外界摄先天之气,就必须要先使自己的心灵进入虚无状态。只有修炼者的身心均进入虚无状态后,才能可能启动虚空中的能量运化,从而沟通人体虚空与宇宙之间的联系,并进而融为一体。

先天一气是无所不在的,不过,人若不进入虚空状态,就无法采摄而进入人体。人一进入虚空状态,先天一气即可不采自入。这个基本原理,就如收音机和电视机凭借真空管则可迅速实现其传播功能一样。打通自身的关穴,进入不识不知的杳冥状态,才能开通人体的毛窍穴道,宇宙虚空中的先天之气就如水向低处流一样自然就进入人体了。

怎样才能采集先天一气呢?白玉禅曾经讲过“昔日遇师真口诀,只要凝神入炁穴”,凝神入炁穴是修炼内丹的一个要诀。它以最精炼的语言,揭示了修炼内丹的基本要求,关键性的演运手段,以及做功的部位和线路。

如果能够深刻领会入炁穴的要领,结丹就指日可待了。道家的南宗、北宗及伍柳派,都非常强调这一方法。《道乡集》特地指出:“不知凝神,坐到老死。”《性命圭旨》则指出“以神入炁穴,丹道自然成”。

凝神入炁穴的关键在于一个“凝”字。凝神入炁穴之后,时间一长,就会自动产生从后天返先天的变化,凝神入炁穴大致有这么几个步骤:

先放下万缘,排除杂念,将目光集中在眉心之间,然后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观下丹田。最后将意念止于下丹田,气归于下丹田。

心归于脐下叫凝神,气归于脐下叫调息。这里需要做的是“心未静,眼睛不要闭”、“静心在目”。闭眼后,可以加上返观内视,大脑可以排除杂念,加强抑制。意念和内视要一起下移,神、息相依。这样有利于凝抱聚气,逐渐收入静定,进入虚无,先天一气不导自来,在周天运转过程中,凝结成丹。

我修炼时,凝神就是坐在办公桌前,把身体坐正拔直,把骨盆和尾骨略向倾,双手自然扶于桌面,无论是看书还是写字,只要摆正这个坐法,微微意照丹田,先天一气就从命门自然而入,有尾闾到命门这一段,很快就似池中的水在往上灌满,有时是清凉感,有时是温热感,丹田一开一合,形成胎息状态。还有,由于每天都坚持站桩,已形成条件反射,所以只要稍加意念,真气就会很快进入体内。

12

生热是修炼中的要求


无论是内丹功的修还是密宗的修炼,都重视腹部的生人,因为只有在生热时,精才能化气,无热不成?。点燃丹田命火,才能取得内炼的资格。腹腔内生命之火是气功修炼的关键之所在。烹炼生命精能,靠的就是丹田命火。很多人练功练了十几年,却没有丹田火炽的体验。没有火,化不了气,这说明你的修炼还没有入门。

生热只要靠意念和呼吸,意念比呼吸占有更重要的位置。调节热度主要靠意念。生热最简单的方法是自己先观看各类焰火燃烧时的情景,把它铭记在心,闭上双眼能够想出来,然后把它观想于下丹田处,观想它在下丹田燃烧。然后配合呼吸,呼气的时候想着是在向火焰吹气,使火焰燃烧起来。这样就很快出现下丹田火炽的感觉。

丹田生热的标志是:

第一、小腹内有跳动感;

第二、有热胀感、越胀越充实;

第三、有往上滚动感;

第四、有往上鼓胀感;

第五、有强烈鼓荡感。开合,大吸大呼,强于肺呼吸。渐渐肺呼吸停止,胎息产生,全身渐发热发胀,到这个时候,要时时放松,意念不能太集中于下丹田或小腹。

调节热度,全在意念。用意紧,则生凿;用意缓,则火寒;想不让它而了,转移注意力即可。

13

炼己大要


有些修炼者在聚能养气方面已经掌握了不少方法,但还是静不下来,坐不住,功能功力都上不来,原因是在炼己方面功夫不够。

炼己功夫只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行为道德方面的修养。

二是心意方面的锻炼。

1行为道德方面的修养

古人说:“德是功之本”,这话是有道理的。心里有亏心事的人,练功是坐不住的。比方说:他曾经做过恩将仇报、吃里爬外、过河拆桥、出卖同事、充当间谍的事,有这类行为和举止的人,总觉的亏心和不安,这样不仅仅是练功坐不下来,而且亏心者短寿,这也是规律。因为他总是心绪烦乱、阴阳失调。德行不检,即使服玉液金丹也不能延寿。多行不义者,必亏自己的心,心短自己的寿。

若干了坏事,如搞栽赃陷害、欺师灭祖、助纣为虐、落井下石等,则更是怕原形毕露,怕被制裁。这种无穷无尽的恐惧、惊心,这种犹如过街老鼠般的心态,这种不良的刺激会日积月累地形成潜在能量对他攻心。

相反,如果多行善事,比如济人利世、助人为乐,或者遵守社会公德、合道而行、尊师重道、尊老爱幼,以及见义勇为、敢于惩恶扬善、抵制邪恶。那么,他平时的心态就是一种坦然的。若再能弃除不正的习气和嗜好,按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修炼时就不会有烦人的事情对他干扰。所以,光是学会了很多功法而忽略了行为道德的修炼,还是练不成的。

练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层次的行善事、积功德的要求。你可以跨越层次的要求,多行善事、多积功德;但不能不行善事,不积功德。到了十月养胎的中关阶段,就要积大功德。你们现在是初关阶段,要多积小功德。

2心意锻炼

《丹经》上说:“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住亦枉然。”《道乡集》也说:“未炼还丹先炼心,此心不炼难成真。”收心止念,必须先制眼,要目不斜视,不接受不良情绪的信息。收摄心神、返观内视,或者用把远处的声音收入耳底的方法都可以收摄心神,使自己心静意合,进入功态。如果能凝神入?穴,那就更容易收回心意,止于大定。

14

压缩收功法


练功不收功,等于一场空。压缩收功法是一种简单易行、效果又比较好的收功方法。具体操练方法是:最后九息以呼压向丹田,静守丹田片刻,慢慢睁开眼,慢慢地将意念力转移向身体外部,一定不要在收功时突然地动作。


15

行站坐卧不离这个,微微意照


“怎样在工作很繁忙的情况下坚持练功?”这是很多人想问的问题。

真正全天侯练功,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无论做任何事,只要微微用一点意,微微凝神于下丹田,就可以调动真气,有不可名状的妙处。微微用意时感到下丹田氤氤氲氲、温温暖暖,凝成一片。一些敏感类型的修炼者,大概只需听我说了这些,他那儿就有反应了。这种方法,很灵活、很简单,可结合生活、工作随时进行。

16

动处练性,静处练命


将性命双修配于动和静的环境中去练,合于生活规律。动处练性就是接人、待物中务求中礼、中节、合情、合理。在待人接物中去炼性可以有所考验,比脱离实际的空想空谈更有效益。静处炼命,就是无事独处时不忘观照丹田,保持精神畅爽,潇潇洒洒。

17

守窍的秘诀


这里讲几中简单易行的方法。

1

初学者可用简单的方法帮助意守丹田。如练功开始时,稍喝几小时热茶或温开水,将水缓缓咽下,咽时注意水从嗓子流下的感受,意念之中注意下丹田的感觉,这样腹部很快就能产生暖烘烘的感觉,很快就会有放松沉气感。以后能意守丹田了,就直接将意念放于丹田。

2

用引动气旋——带动气旋——气旋自转的方法守窍。开始用手掌对着下丹田旋转,引动丹田气旋,手旋转时,闭目,但两眼随手掌旋转,同时用意念和神光观照下丹田内气的旋动。做熟练后,只用眼睛的旋转带动丹田气旋。再熟练后,只用意念引动丹田气旋。训练一段时间后,下丹田内的气就可以自动旋转起来,这叫人不练气,气练人。这些都是从有为入手,逐渐过度到无为。

3

靠凝神,用两眼的神光合照下丹田,这是一种比较稳妥的方便法门。采用的方法达到熟练之后,无论哪家的守窍基本上都是“勿忘勿助,似守非守”。用意不可太紧,又不可堕致于散乱昏沉。丹田是在空中旋转,虚灵活泼。有的人在吸气后,便将气按下丹田,或者用手按下丹田,以为意到则气到,结果发生了偏差。


18

精忌离宫


道家将精、气、神视为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视精为生命的基础。为了与医家“精、气、神”有所区别,道家以先天精、后天精、交感精、元精等术语来给精定名。元精无形,寓于元气之中,受外部感应则与元气分别,成为凡精。先天精藏于五脏六腑,后天之念一动,则成为后天之精。道家所讲的精,似乎相当于内分泌或激素,而非医家所指之精。元精可以在修炼中获得,如温养有方,则可化为元气。交媾之精有形,是后天之物,为感化所成,属后天之精。炼精化气是指炼先天元精而言。

欲神过度可导致精血耗损,元气耗泄过度,则导致人日趋衰老,所以道家指出要炼精、补精、固精、甚至精不离宫。

所谓保精,就是防淫戒漏。积精为保命,人不自损天年,便可自终天年。自损天年,最严重的莫过于好色喜淫,房事无节。道之大敌为色字,色字害人,甚于虎狼。只要留得住精,便可以长生。否则,日夜打坐,可有何益?油尽灯灭,髓竭人亡,并非虚语。

年轻力壮的,正值精盈气盛时要戒之在色,不可纵欲。中老年人已经精亏肾虚了,更要持之一戒,不可一漏再漏,以至髓竭命绝。

所谓补精,一是聚补,聚精以补精;二是采补,采精以补精。

聚精之道,一是寡欲,二是节劳,三是息怒,四是戒漏,五是慎味。聚精以寡欲为先,聚精尚宜忌酒,淡食可以养精,可以益寿。

采补则是指活子时和一阳升时,周身酥痒快乐,这时要及时捕捉,提肛缩肾,进行抽提,使其沿任督二脉进行升华,道家管这个叫精化气也叫药。药行督脉,逐升于头顶泥丸宫时,略停片刻,叫所谓“去矿留金”,然后从头顶沿督任二脉循行下降,转入下丹田积存,此为采补。

所谓固精,又叫不漏法。人过中年以后,身体已破。在行保精、补精之法的基础上,还应以不漏为继修功夫。不漏又分为:交合之精不漏,呼吸之气不伤,思虑之神不用,叫做外不漏,也要固外药。先天精之药不漏,先天之气不伤,先天之神不用,叫内不漏,又叫内固药。能达到都不漏,又叫不漏体、童真体、全身体。

凡男女交接,必扰其肾,肾动则气必随之而漏,虽然没有外漏,但是精已离宫。即使是能坚韧者,也必有其精数点随阳之萎而流出。后天一念一动,就产生后天之精,肾受其扰,精已离宫。

这次,我们把聚气养气、炼己筑基这个层面上平时不涉及那么深的,或者不能全部讲的,归纳之后都教给了大家了。修炼与武术不一样,武术是“一日练一功,一日不练十日松”,而修炼,功能功力的增长除了自己的努力外,有时靠点破窗户纸。听过今天这堂课的人,可以免走很多弯路,节省很多宝贵的时光,一步就越到下个阶段。实际上这已经是在延年益寿了。

掌握了这十八密,进、守均可自如。如果掌握仅仅为了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终生习练这些内容已经足够了,掌握了这些方法,各类疾病也就自然痊愈。如果想进一步登堂问奥,这也上前进之阶,它既是基础,又是伴随你今后进行修炼的必不可少的要素。期望这些内容能为普天之下的大众祛病健身、延年益寿及进一步探讨人体奥秘发挥作用。

一、修道首先解决健康问题

修道作为每天的日常行为,每时每刻都在调整和监视着我们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不使之发生偏颇。这是健康与长寿的基本保证。

道教的修炼一是要修炼性功,这在《清静经》中有明确指导说明,要遣欲静心明神,去除六欲三毒,炼的是心、身、物的协调关系,不能生妄心,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精神层次,要远离物欲,远离享受,不能贪图享乐。唯有清静方能渐入真道,才能得道,方能向别人传圣道。

同时还要修炼命功,这一点在《心印经》中有讲到,修炼精气神。精气神怎么炼?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一层接一层,一步扣一步,这是时间的积累,是功夫的叠加,丝毫没有捷径可走。试想一下,整天大腹便便,脑满肚圆,时间长了会怎么样?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拖着个病体,你成什么仙?登什么真?道教的修行人,有几个这样的?哪个不是神清气足,身形俊逸?这都是动功静功、内功外功炼出来的。


二、修道者,济世成道,它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方法

在有些人看来,修道和其他宗教一样,是一种信仰。作为信仰,往往是超现实的、纯精神性的一种寄托。但是我在修道过程中,却越来越体会到,与其说它是一种信仰,倒不如说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哲学。道是以一种辩证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来认知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与自我的。它并不是使人超脱,而是使人更客观、更实际的面对现实,是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修道的目的,是让我们过上一种理想的现实生活。

人生充满了艰辛和坎坷,现实生活并不浪漫,幸福不会从天而降。要过上一种理想的现实生活,首先必须正视现实,然后针对现实,积极寻找改善和改变的办法,而不是消极回避与逃遁。

道的人生哲学,是智慧的哲学。它顺应了事物内在的本质规律,通过巧妙的迂回方式,力求圆满的解决事物内部的矛盾冲突,建立起新的平衡。这种方式是平和的、无创的、双赢的。

大道至深至远。大而无其外,小而无其内,包罗万象,无所不能。它好比是一把万能的钥匙,一旦掌握了它,就能打开我们心中所有的症结,无往而不胜。

因此,修道可以帮助我们全方位的化解生活中的难题,清除生活中所有的障碍,获得精神上的幸福和美满。这样一来,我们的命运就会发生改变。修道可以使我们一直沿着平坦的大道向前走,不误入迷途。


三、修道者,旨在改变自我内在状态,而不是外在客观

外在客观,是不以我们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对此,我们无法改变。太阳每天早晨从东方升起,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诞生在当下这个时代,无法选择。每天,我们要面对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人和事,这也无法回避。

我们改变不了外在,并不是一种不幸。不幸的是我们的心常常不能自主,被外在所左右,最后迷失了自我。

修道,能够帮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回自我,恢复自我的自主性,让外在的东西不再左右我们的心。

举一个日常的例子。修道是需要以静为前提的。那么,该怎样理解这个“静”字?是一个清静、恬淡、闲逸的外部环境吗?当今社会,到处充满了喧嚣和浮躁,这样的环境是很难有的,是创造不出来的。那么,我们只有改变自己。在闹中取静,让自己的心不为闹所动,练的才是真功夫。所谓“大隐隐于市”,就是指此而言。心是静的,看一切才是静的。否则,就不用奢谈修炼的功夫。在一个恬静的世外桃源里,本心自然得到安静。

所以,正因为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世界,我们才要改变我们自身。内心改变了,我们看客观的角度就改变了。我们能够感知到客观世界的存在,是因为它进入了我们的主观世界,留下了影像。戴着灰色眼镜看世界,世界就是灰色的,戴着粉色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粉色的。境由心生,境随心转。


四、修道不可逃避现实,无为才能无不为

有些人以为,修道就是遁入深山,去过隐士的生活。还有些人理解,道家思想就是无为,消极遁世,与世无争。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一种辩证思维,是在阴阳中求得平衡。无为是与无不为相伴随的。两者如形随影,密不可分,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其中,无为是手段,无不为才是目的。只有做到了无为,才能无所不为。没有无不为的目的,无为就没有存在的前提。所以,只有处理好阴阳的辩证关系,在无为中得到无不为,才是真正理解了道,实践了道。

道教不讲因果,而讲天道承负, 不讲逆来顺受,而讲改造。从道家文化形成那天起,修道之士就提倡人的主观能动精神,注重活在当下,通过有效的奋斗来改变命运,也就是道家常讲的“循天机而起,改天机而行,我命在我不在天”。

大家看一下那些修行的道长,哪个会今生不努力修炼,而将希望寄托在来生来世上?这辈子都实现不了的事情,都确保不了的事情,你怎样在来生来世去实现?就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让我们不少当父母的将自己没有达成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让他们生活的很累。就算是有来生来世,你怎么能将这一世的修炼嫁接在下一世上去?你会移花接木不成。

道教的文化是让人们生活的更好,这不仅仅体现在精神方面,也体现在物质方面。道教不满足于现状,而通过自己所学去不断地发明创造,不断改造生命状态和生活品质,不仅要个人受益,更要让社会大众受益。由于这个基本的出发点,道教有了自己独特的技术去确保人们的生活品质。

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我们可以欣赏曲韵悠长的道家音乐,观赏丰富多彩的道家绘画;为了确保人们身体健康,道家有黄帝内经,发现了经络走向,五行五脏的关系,又完善了道医学和养生学,存有不少回春长寿的仙方;为了让人们体质更强壮,我们可修炼道家武术;为了让人们居住的舒适安全,道家发明了风水勘舆学;为了识人辨人,道家发明了面相学、体相学、摸骨术;为了规划人生、趋吉避凶,道家有八字命理学、紫薇斗数、梅花易数和六壬学;为了预测国运和社会变化,道家有太乙神数、太公预言、推背图等;为了在战争中取胜,道家有奇门遁甲、太公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为了修炼长生、延长寿命,道家有内丹术、气功、外丹术等;……这些都是道家修行之士们为自己和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

人人都会讲道法自然,可什么是道法自然?道教的这些成就,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都在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人生活在空气中,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在意空气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道家文化影响下的道教和道教徒们每天都在修行,都在改命造运,都在提升着自己的境界,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他们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值得我们去效仿,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道教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诫人们,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智慧和付出去改变命运,我们今生能得到的回报,为什么要在来生来世去实现呢?

所以从活在当下,改造命运,发挥人的主观创造力的角度看,道教是真正最适合和最值得人类修习的宗教。

总之,好好修道,我们就能获得身心健康,改变自我的生存状态,过上一种理想的现实生活,将生命和命运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提升生活质量。这就是修道的意义所在。

发布的文章大多精摘自网络公开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代表编辑的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文章发表时未能与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系,我们会及时更正。

更多阅读:

48v轻混是什么意思(48v轻混和纯油哪个好)保定站附近停车场怎么收费(保定站地下停车场收费)京fy1308判了多久(京f·00001车主)四位数吉利数字有哪些(四位数有什么吉利的数字)丰南到唐山中润怎么走(唐山丰南到丰润区多远)五菱s1最高配多少价(五菱s1五座售价)共享宝马汽车哪里有(共享宝马汽车哪里有卖)保定天宏汽车电话(保定天宏生物饲料有限公司)G94有哪些出口gl8如何看里程数(gl8如何看里程数显示)

猜你喜欢:

如何避开狗的嗅觉(如何让狗闻不到气味)如何邀约顾客参加团购(如何邀请顾客)如何避免冲红灯(怎么避免误闯红灯)如何避免换挡顿挫(避免换挡顿挫感)如何避免交通违法行为(如何避免违反交通法规)如何避免被加塞(被加塞怎么办)如何避开江阴大桥(查看江阴大桥堵不堵)如何采购公交车降低运营成本(公交购买服务及成本规制管理办法)如何避免发动机爆震(避免发动机爆震是加大点火提前)如何避开测速(高速测速怎么躲)

文档下载: W 导出为如何达到神驰(神驰神往).doc文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sxxzx.cn/article/215403.html

(function(){ var src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 ? "http://js.passport.qihucdn.com/11.0.1.js?1d7dde81dc0903e04d3ac0b9599444f6":"https://jspassport.ssl.qhimg.com/11.0.1.js?1d7dde81dc0903e04d3ac0b9599444f6"; document.write('<\/mip-script>');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